2014年4月28日二次改版后的牛郎棍研究会网站正式上线。
"牛郎门"功夫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,是中国传统武术重点挖掘整理和保护的优秀拳种之一。
"牛郎棍"和"牛郎拳"为"牛郎门"的主要习练内容。相传为清初农民起义首领"于七"(曾化名燕飞)所创。
牛郎于七,名于乐吾,号孟熹(1609-1702),山东省栖霞县唐家泊村人。明末科考得中武解元。明亡后,于清顺治五年,在钜齿牙山领导农民起义,占据整个胶东半岛。顺治十八年,在钜齿牙山被清重兵包围,激战数月,起义失败。于七突出重围,身负重伤逃至宁海州西南乡留格庄(现山东省牟平县埠西头乡留格庄村),被习武青年萧思德救回家中。思德之父萧文和乃本村族长,为人仗义正直又善医术,经其精心调治,于七得以康复,化名"燕飞"隐身于萧家长达年余。后去崂山华严寺出家为僧。
牛郎于七在家期间,见其家人忠厚善良,又有救命之恩,便将自己身世如实相告,萧公对于七之举早有所闻,便以雇佣"看牛倌"为名,将其隐身于家中,并让儿子思德辍学帮助他。他们二人以放牛为业,早起晚归,躲避清廷缉捕。于七见朝夕相处的思德聪慧机灵,胆识过人,又有武功基础,便收为徒。不仅将拳脚功夫传授于思德,且把自己平生所习刀、枪、鞭等器械执法,融于一放牛之短棍上,精心授于思德,思德武功大长。萧家后人为纪念先师,将师传之拳脚功夫取名为"徒手靠"(后称牛郎拳),师传之棍法定名为"牛郎棍"。后随习练及实战需要,萧家先辈在原牛郎拳与牛郎棍基础上,又精心研编了多套拳、棍法及"南斗七星刀"、"北斗七星剑"养神功、暗器铁砂等器械和功法,逐渐形成了以拳为本、以棍见长的一个武术流派,统称"牛郎门"。